香港浸會大學與國際獅子會總會中國港澳303區於2007年成立的「獅子會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慈善基金」今年邁向第15年,並於早前頒發長者免費中醫體質檢測証書及舉行支票捐贈儀式。
「獅子會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慈善基金」董事兼十五周年籌委會主席謝炎培獅兄表示,慈善基金透過五間非牟利團體,包括:保良局、仁愛堂、九龍樂善堂、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屯門獅子會,派發合共一千張檢測証書予65歲或以上的長者,資助他們到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預防中心)免費接受一次以「中醫四診儀」檢測體質。此外,慈善基金亦訂製了一萬個口罩贈予完成檢測的長者(每人可獲贈一包五個的口罩,數量有限,送完即止),藉此向長者推廣中醫藥養生和預防疾病的概念。
「獅子會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慈善基金」董事局主席林海涵博士, JP期望長者在完成中醫體質檢測後,可以更了解個人健康狀況,注意飲食和調整生活習慣。在新冠病毒疫情下,長者更需要多留意身體狀況,在季節轉換時避免著涼,注意飲食衛生,保持適量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自身免疫力,防止疾病的發生。林海涵博士亦呼籲年滿65歲或以上、有經濟困難和長期病患的長者可以申請慈善基金的長者愛心診証咭計劃,接受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診所提供的醫療服務,以減輕他們的醫療開支負擔。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副主任暨預防中心主管楊君軍博士指出,中醫學把人分為九種體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平和質。因應不同體質類型,可以針對性地調理體質,預防長者患上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透過中心所配備的中醫四診儀,長者可以初步認識自已的中醫體質類型,並得到簡單的養生運動建議 (例如太極操、八段錦、五禽戲)、飲食養生建議(例如保健湯水、花茶、在生活或飲食習慣上作出改變---濕氣重的人士可減少喝凍飲和吃生冷食物的次數)等。
適逢慈善基金成立15周年,基金喜獲兩項捐款,分別由慈善基金董事局主席林海涵博士, JP捐贈港幣10萬元及屯門獅子會捐贈港幣11萬元,用以支持長者愛心診症咭計劃,資助有經濟困難的長者接受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診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香港浸會大學行政副校長暨秘書長鄒靄雲女士、身兼慈善基金董事局副主席的協理副校長、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卞兆祥教授,以及學院臨床部副主任暨預防中心主管楊君軍博士在支票捐贈儀式上對他們慷慨的支持表達由衷謝意。卞兆祥教授表示慈善基金未來會繼續為長者提供中醫服務。
「中醫四診儀」介紹
「中醫四診儀」通過對檢測者進行科學化望聞問切—健康問診、採集舌像(醫師會把所拍攝的舌頭,在螢光幕放大和分析)、面像(面色拍攝)及脈象(醫師會透過儀器為患者把脈,在電腦上顯示脈象的折線圖供醫師分析體質)的客觀資訊,協助中醫師作出臨床分析,包括為檢測者辨識體質、評估健康狀況、給予個人化的體質調理及健康管理方案。整個檢測過程大約需時30 分鐘,就可以得出中醫體質的基本辨識結果。
長者免費中醫體質檢測証書